发酵食物,节后清淡饮食的最佳选择(组图)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各种硬菜轮番下肚,难免给肠胃带来负担。节后一些人又开启减肥模式,选择节食或者用果蔬代替正餐。
在营养专家眼中,节后调养胃肠、清淡饮食的最佳选择是发酵食物。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专家解读,为你推荐3种发酵食物及其食用禁忌。
受访专家
辽宁省营养学会健康宣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刘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张双庆
为什么节后推荐吃发酵食品?
过年期间大量摄入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对于人体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比如,肉类吃多了可能引发血脂、血糖升高,肠道蠕动减慢等。
年后多吃些发酵食物的传统,其实古人早就实践过了。《诗经》中有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这里的 “旨蓄” 即是用坛子腌制的蔬菜,是利用乳酸发酵来加工保藏的。春节过后,冬天尚未完全过去,腌菜则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大鱼大肉后,推荐吃发酵食物主要有6个理由:
有益肠道健康
发酵食品富含多种有益菌,如酸奶中可能含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豆豉中含枯草芽孢杆菌,纳豆中含纳豆菌等。这些有益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有助维持肠道健康。
促进消化吸收
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乳酸菌和酶类,后者如纤维素酶等。这些成分能促进胃蛋白酶等消化酶的分泌,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
帮助管理体重
发酵过程中,部分糖会被转化为乳酸,有助减少脂肪堆积,促进消化,对管理体重有积极作用。
营养价值较好
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益物质,例如,黄豆发酵而成的纳豆富含维生素B12、维生素K2和纳豆激酶等,鲜奶发酵成酸奶后,钙、铁、磷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率更高。
保护心脑健康
发酵的大豆中含有大豆磷脂、大豆卵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不饱和脂肪酸等抗血栓成分,有助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脑梗塞、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
此外,甜面酱、酱油、豆瓣酱等食品中,富含缩氨酸、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有助增强记忆力,对大脑健康非常有益,但钠含量较高,应控制好摄入量。
减少炎症反应
发酵食品能够提高维生素、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改善消化功能,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这些作用综合起来,有助减少体内炎症,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尤其推荐3种发酵食物
发酵食品主要包括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等;豆类,如纳豆、豆豉、豆腐乳、豆瓣酱、味噌等;蔬菜类,如泡菜、酸笋等;主食类,如馒头、面包等;调料类,如醋、鱼露、酱油等,其中3种尤其适合节后吃。
1
无糖酸奶
节后肠胃急需调理,无糖酸奶富含蛋白质、钙和大量有益菌,再合适不过了。
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可与新鲜水果(如蓝莓、香蕉、橙子、草莓)混合,不仅营养丰富,还能让口感更好。
酸奶中的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有助改善胰岛的敏感性,对维持餐后血糖稳定有积极作用。
2
纳豆
纳豆是煮熟的黄豆经纳豆菌发酵而成,富含枯草芽孢杆菌、大豆激酶、维生素B12、维生素K2、钙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它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还可保护大脑和心脏健康,有益节后调整身体。
建议每天摄入40克左右,素食者可适当增加。
3
泡菜
泡菜富含乳酸菌、膳食纤维,独特的酸味能够开胃解腻,非常适合节后食用。除了直接当下饭小菜,还可以将泡菜切块,与土豆、胡萝卜一起煮成汤。
每类发酵食物都有忌口人群
发酵食物虽然进行了营养和口感的双重升级,但每类食物都有忌口人群。
✓
奶制品
建议选择选择低温存放、糖含量低的酸奶,钠含量低的奶酪。奶酪脂肪和热量较高,高血脂、肥胖人士应少吃。
✓
豆类发酵品
比如黄豆酱的缺点是太咸,炒菜时可以用来代替盐,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少吃,肠胀气患者也尽量少吃发酵食物。
✓
发酵主食
最好选择全麦馒头和全麦面包,自己制作时尽量不要添加糖、食用油、盐等,以免额外摄入过多热量和盐。
另外,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最好少吃发酵主食,但在疼痛缓解或疾病控制阶段,可以有节制地食用。
✓
醋、果醋
购买总酸度高、味道酸香浓郁、柔和不刺激的醋。对于果醋来说,胃酸分泌过多者应浅尝辄止。
✓
发酵蔬菜
自制发酵蔬菜时,应选用含矿物质较多的硬水,能让食材保持脆嫩。发酵期间,亚硝酸盐含量先升后降,一般20天后会降至安全水平。
切记不要买刚腌渍几天的“暴腌菜”,或不卫生的产品,这类产品可能存在亚硝酸盐超标问题。
泡菜、酸菜等往往盐含量较高,不要过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