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肥娟:爆红之后,鬼混去也(组图)
离遂城第三小学不远,有家不大的店面。
追溯到10年前,这里是包子店,5年前,变成食品店,2023年1月,阿娟在这里开了家童鞋店。
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这间店成为附近小学生的伊甸园。
温柔爱笑的老板,一起玩卡牌的同学,书包一扔,头顶就是播放着动画片的电视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涌进小店。阿娟用一台电视,撑起一部亏本的童话。
2024年10月份,一段阿娟开门时,小学生贴地滑行进店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火,这家原本连月亏损的店铺被写上新的剧本。
热度、利益、直播榜单、互联网良心,短短几个月时间,阿娟夫妻俩身上被缠绕了太多附加词汇,暖烘烘的情感也由此扩散。与我们通话的当天下午,阿娟就要坐上高铁,第一次出省“鬼混”。
互联网从不缺一夜爆红的叙事,网友为这间小店做了足够温情的总结:因爱重生。
早上10点,阿娟拉开卷帘门,门外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肥娟小吃”的招牌下,阿娟摆好价目表。店面不大,最开始只卖五种食物,价目表上写得清楚,小份薯条2元、火鸡面1元、炸鸡柳3元、小笼包1元、淀粉肠3元,若是大份,就再加一两块钱。
后来太忙,小笼包做不过来,就撤了菜单,淀粉肠也顾不上切花刀,于是又降了一块钱。
阿娟站到柜台后准备迎客,丈夫林景欢在后厨忙着拌面、炸薯条,两人各司其职,店外也排起长龙。慕名而来的人太多,阿娟怕预备的食材不足,劝顾客少买一点,“买个小份的尝尝味道就可以,给小朋友们留一点”。
邱智娟(阿娟)
中午11点左右,旁边的小学放学,蓝色人流涌进小吃店。
学生们穿着蓝色校服,潮水般分为两股,一股涌向电视机,火速找到位置,安稳地看起动画片;还有一股涌向柜台,喊着“老板老板”,挥舞着手里的零钱,要一份火鸡面,“我妈来了我就吃不成了”。
店里曾有位“大堂经理”,是阿娟的小学生朋友。
“大堂经理”的父母在外打工,她常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开鞋店时,她曾借阿娟的手机给爷爷打电话,后来每次路过鞋店,都会和阿娟打声招呼。
小吃店开起来后,看阿娟有些忙不过来,“大堂经理”主动站在阿娟一旁,替她做一些打包、招待客人的工作,年纪虽小,却做得有模有样。
肥娟小吃的营业日常
门外,有广告商自顾自举着广告招牌,网红主播在劲歌热舞,许多个直播间镜头下,无人机低低地盘旋着,丝毫不顾及拥挤的人群。阿娟夫妻俩拒绝过很多次广告商的拜访,但流量依旧勾动着利欲熏心。
有广告商找到“大堂经理”家,想让孩子配合拍视频。阿娟见势不好,果断让孩子别再来店里,夫妻俩提着年货到了孩子家,感谢她这一个星期的帮忙,同时也在视频里呼吁,希望大家不要去打扰孩子。
1月10日,夫妻俩不得不关门歇业,卷帘门上贴了张纸:“鬼混去了,周一见。”林景欢在视频里说:“我们门口现在情况有点怪怪的,围满了在拍视频、派东西的人,我们就休息休息,避避风头。”品牌方寄来的商品,也被夫妻俩捐给了当地的福利院,试图用这种方式表明态度。
阿娟歇业后,门口依旧有人在直播
图源网络
下午两点半,卷帘门拉下,那些或窥探或欣赏的目光也一并被阻隔在外。
两人这才有时间坐下吃午饭,再打扫卫生、备菜。一个半小时后,又到了开业的时间,熟悉的场景再次上演,“蓝色大军”又一次呼啸而过,有时,店前会出现“红色长龙”,县上中学的学生也会来支持生意。
正常情况下,阿娟会在晚上七点半结束营业,当着直播间数万网友的面算账。
开业第一天,她们营业额达到700元,随后每天都在上涨,年后复工第一天,营业额达到峰值,3940元。林景欢估算了一下,如果营业额能保持在3000元的话,店铺利润应该能达到1000元。
数完钱,阿娟果断掐断了直播,哪怕此时还有数万观众在线。
夫妻俩开始收拾卫生,为第二天备菜,再吃完宵夜,夜已经深了。
阿娟直播算账
阿娟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生活会被如此多的目光关注。
阿娟原名邱智娟,和丈夫林景欢在广东湛江的遂溪县长大。这是座不大的县城,生活节奏缓慢,以“醒狮之乡”闻名。
父母工作忙碌,阿娟和弟弟妹妹相互扶持着长大。每天放学后,阿娟第一时间就要回家,路上也会路过几家店铺,但一没钱,二没时间,她不敢停留。
对小阿娟来说,电视机也是奢侈品。电视是要卡着点看的,每晚只能看一小时,中午要“爽”一些,能看到下午去上学。伴随着光怪陆离的动画世界,阿娟也渐渐长大。
林景欢要过得更肆意一些。
林景欢是家里老幺,父亲开拖拉机,母亲是家庭主妇。但家里孩子四个,再加上林景欢从小就叛逆,也算是放养着长大。
林景欢还记得,小的时候,他看中了商店里一款玩具,买不起,只能站在橱窗前眼巴巴看着,“多看了两眼,人家就把你赶走了”。
被赶出店的林景欢蹲在椰子树下,阳光透过零星的树叶打下来,他站在阴影里,跟着太阳的走向挪着步子,等着家人来接。
林景欢和阿娟旧照
初三分班后,林景欢和邱智娟成为同班同学。
阿娟是语文组组长,肩负着帮老师记录问题学生的重要任务。林景欢是教室后排的常客,总看到阿娟扭头看自己,还以为阿娟是被他帅气的容貌吸引,殊不知他就是阿娟笔下的“问题少年”。
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变得紧密,他们上了同一所中专,读完一年级,又一起踏进社会。
林景欢形容阿娟是“先天店长圣体”。她先到了家品牌鞋店当店员,没过多久,原本店长辞职了,她被提拔为店长。这家店撤店后,她又辗转换了两家鞋店,在最后一家店里,“咔地一声,又升成店长了”。
那时的阿娟对生活没有太大的野心,但林景欢不同。
彼时他已经和阿娟结婚,阿娟曾和林景欢畅想过婚后的生活,有着近乎质朴的期待——只希望有空的时候,可以出去旅个游。
为了生活,林景欢做过很多种工作。他到广州上过几个月班,在仓库打包,回乡后修过电脑,洗过车,安过消防水管,还在KTV里当过服务员。他做的时间最长的工作是卸货工,给当地超市供货,16米长的大货车每个月要卸十几车。
朋友建议他可以练练身材,去健身房当教练,收入总比卸货多一些。他于是和几个朋友合伙凑了些健身器材,花了一两年时间,好不容易把腹肌练出来了,发现对健身教练来说,销售技巧比身材更重要。
女儿出生后,压在林景欢的担子也越发重。“读书的时候,我就跟她说,跟着我一定不会差,慢慢地也被现实打倒了,觉得自己好像一事无成,啥都不行。”林景欢有些沮丧。
阿娟(左二)当店员时期
2022年下半年,因为种种原因,两人欠下外债,阿娟和林景欢商量着,“这样下去生活会越来越差,要不开个店闯一下,看能不能让生活好起来”。
林家在遂城第三小学附近有一间门面房,夫妻俩决定继续干阿娟的老本行,开家童鞋店。林景欢说:“一开始我们还觉得自己很会做生意,校门口一条街,竟然能想到卖鞋子。”
他们从亲戚朋友那边借了些钱,自己简单装修了一下店铺,2023年1月份,“星奇童鞋”开业了。
但两人都没想到,自己并不是商业天才,而是一盏“冥灯”。做店长时,阿娟月薪有4000多元,当老板后,营收连当时的月薪都比不上,有时甚至入不敷出。
只不过,若是在放学时段走过这家童鞋店,会看到店内人群熙熙攘攘,一副生意爆棚的样子。
店里有台用来收银盘账的电脑,没生意时,阿娟会用这台电脑追剧。
开业不久,林景欢卸货回来,看到几个小学生围着阿娟看电视,稀奇之余又觉得温馨。彼时店里还没装修完,有面空白的墙面,当晚,林景欢花了500块买了台瑕疵二手电视,安在这面墙上。
“如果我小时候有家这样的店,我也会很开心。”
于是,尽管店里生意依旧萧条,小学生们却越来越多。每到放学的时间,学生们争先恐后冲进店,书包一甩就看起电视。人多的时候,店里甚至无处下脚,阿娟只能被挤在镜子前。
林景欢有些社恐,他想,若是自己在逛街时看到这样挤满人的店铺,肯定不想再进店买东西,起了把电视撤掉的念头。
但电视是他决定安的,阿娟二话不说就支持,想撤的时候,阿娟却不同意了。
“你看到一堆小朋友嘻嘻哈哈在那里笑,怎么忍心撤呢。”肥娟笑着说,“生意本来就差差的,还不如有点人气。”
店里的二手电视
后来的日子里,童鞋店俨然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托儿所”。
孩子们挤在一起看电视是常态,有时,阿娟还会和他们聊课外书、玩游戏。有孩子离家出走,躲在阿娟店里,有孩子对着阿娟抱怨自己丢了钱,也有不少孩子对阿娟袒露自己的成绩。很多对家长难以开口的烦恼,孩子们会讲给阿娟听。
天气若是不好,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在店里等家长来接,若是需要联系家长,孩子们会向阿娟借电话。时间久了,家长都习惯了进店先在书包堆里把书包扒拉出来,再在小孩堆里挑选自己的小孩。
2024年4月7日,阿娟接到家长电话,称女儿在学校附近马路上摔倒了,电话手表也拨不通,拜托阿娟帮忙找一下孩子。阿娟一边接电话,一边快步出门,幸好刚出门就看到了摔倒的小女孩。她把孩子带回店里,帮她处理伤口,孩子妈妈也很快赶到,对阿娟表达了谢意。
阿娟说:“能帮到这个孩子,我非常开心。”
鞋店日常
店里还有个时好时坏的监控,再加上灯不好,录下来的视频闪着横线,晃得人眼晕。
夫妻俩偶尔会在抖音上传守店的日常,视频剪辑得粗糙,大多都是截取的监控视频,观看量也不多。
5月1日,有网友给阿娟留言,称孩子太多对生意影响不好,“上次我进来看鞋子,小孩们太多太挤,没看成”。
阿娟回她:“顶多也是热闹那半个钟头,影响不大,都互相理解。哪天心血来潮想逛了,就避开他们放学高峰期就行。”
彼时他们都没有想到,很快,鞋店甚至阿娟的命运都将迎来转变。
阿娟回复网友
2024年5月23日,阿娟起得有些晚。
11点14分,她从楼上踢踏着鞋下来,先把风扇打开,还没开门就听见门口有声音在嘀咕:“老板又睡过头了,还没起床,哎,听到脚步声了,老板下来了,大家准备。”
她拉开卷帘门,几个学生贴着地面滑进店里,顺手抄起凳子就在电视下乖乖坐好,等阿娟来放动画片。
5个月后,这条视频突然在网络上爆火,网友因此联想到自己的童年——“像我们小学,全校小学生挤在小卖部看雪花神剑,大结局那天我现在都记得。”
阿娟开店日常
流量和关注涌向这间小店,两人也曾做过暴富的美梦,趁着热度开了几场直播,发现忙活了好久,只卖出去一双鞋子。回忆起来,林景欢说:“我们不喜欢(带货直播),也不适合我们。”
互联网让人一夜成名,但若无实际的收益,终究是镜花水月。
11月份底,店铺生意捉襟见肘,哪怕是再不舍,阿娟夫妻俩还是无奈决定:倒闭。
他们发了条视频,阿娟笑着宣布了这一消息,同时宣布按照最高价50元清货,近期买了鞋子的,都可以来店退差价。
阿娟宣布倒闭
不想太过高调,他们只和关系较好的几个小朋友说了要闭店的消息,意料之中,看到了几张难过的小脸。
12月份,店里货清得差不多,电视机也撤了,孩子们像往常一般冲进来,看到空荡荡的店面,肉眼可见地愣住了。林景欢还记得,有位家长和他们说,孩子回家后大哭一场,对妈妈说:“我很喜欢的一家鞋店要不做了。”
“把小孩子惹哭的感觉并不好受,但我们也没办法,确实是经营不下去了。”林景欢说。
孩子们看到店铺倒闭的反应
在那条爆火的视频下,有网友建议他们转行做小吃店。
阿娟性格比较果断,小吃店说开就开。林景欢负责善后,联系了设备,办了食品店所需的证件。最开始,两人不打算在新店安装电视,“卖鞋子围那么多小孩,最多影响就是少卖一点,卖饮食的话,再让小孩围在那里就不像话了”。
有人提醒他们,如果没有电视,可能就没有流量了,林景欢没有理会,“我们发视频就跟发朋友圈一样,有人点赞就咧个嘴笑一下,没人看也无所谓,流量什么的,我们也没有那么在乎。”
只是,或许是命运不想让两人就此消失在被数据选中的网络,没过多久,海信给两人送来一台85寸电视。两人想着,既然如此,就把童年留下来吧。
林景欢和阿娟
听到电视机会保留,孩子们的眼睛也亮起来。
店铺装修期间,每到放学时间,会有一些学生前来“监工”,关系较好的几个孩子跑去帮他们做“市场调研”,打听别的店都是如何定价。
也是在孩子们的建议下,阿娟夫妻俩将火鸡面、薯条等的定价定为1元或2元一份,为了让孩子们也买得起。
因为是第一次做餐饮,两人毫无经验,开店前一个月,俩人不断地调试味道,淡了就加调味料,咸了就减点盐。他们偶尔会开直播向网友汇报进展,看两口子手忙脚乱,网友也化身“网络军师”,给他们提供意见。
12月19日,不锈钢台面搬进店里,孩子们帮阿娟拆封撕膜;24日,电视入场,孩子们在阿娟带领下,录了条感谢视频。
12月26日,“肥娟小吃”正式开业。当天,孩子们带着攒了好几天的钱来支持生意,有家长听说阿娟的店回来了,带着孩子来支持生意。
一位家长说自己孩子贡献了10块钱,网友笑着称,按照价目表,10块钱已经算大客户了。
阿娟有了新的大电视
而当两人不再计较金钱得失时,钱却不请自来了。
开业后,阿娟顺势开了直播,她直播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跟网友汇报下店铺营业的日常。此外,林景欢也有些想法,毕竟身上还背着负债,希望可以赚一些“富哥”的钱。
两人也没想到,竟然会有品牌方在直播间送礼物。
林景欢忙着炸薯条,阿娟忙着装袋,没办法挨个感谢,林景欢想了个招,在白纸上写好刷礼物的人或品牌方,摆在镜头下,就当做是感谢了。
网友见状,也自发地去刷礼物的品牌方直播间里支持,一来二去,阿娟的直播间成了天然的广告位,只要几千块就能获得巨量的曝光,几十家品牌方排着队刷礼物,争先恐后给阿娟送钱。
屏幕上火箭、游艇、爱心等动效刷了屏,最疯狂的时候,镜头前的空地上已经摆不开感谢的白纸,甚至贴到了阿娟身上。
按常理推断,阿娟应该要借着这股东风,在网红主播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了,但后来的发展,却有些出乎意料。
肥娟直播时
图源网络
两人拒绝了所有前来谈合作的广告商,每天营业完,数完钱,不顾屏幕上还在飘着的“嘉年华”,就果断下播。
1月9日,在直播镜头下,阿娟让林景欢撤掉了这些纸张。直播间里看不到网友的真诚留言,只有漫天飞舞的流量和利益,两人感觉直播间的氛围变了味,林景欢对着镜头解释道:“我们本来是想感谢一下嘛,谁知道会变成好像不太好,不要瞎猜,没有什么举报、警告,因为我们觉得这样好像有违初衷。”
1月13日,他们的小板凳广告位再次上新,其中一个是遂溪文旅任命肥娟小吃为文旅推荐官的聘书,一个是网友送给两人的画。
后来热度渐渐下去,直播间只剩不到一万人了,两人把这种感谢的方式又恢复。林景欢说:“说实话,我们是想赚钱的,只是不想看网友(因为那些煽情的视频)头脑一热就冲动消费,我们只赚自己应得的那部分。”
他们明确表示,不可能带货直播。至于会不会接广告,“要看未来怎么发展”“看阿娟的想法”,但肯定不会接那种“站在那里说台词”的硬广,一是阿娟的演技会露馅,二是自己刷视频时,看到这类广告也会反感。
一旁的阿娟笑了笑,说自己现阶段,只想顾好这间小店。
如今,两个人依旧延续着夫妻店的模式,因为忙不过来,林景欢的姐姐在店里帮忙。他们的视频依旧是林景欢掌镜、剪辑,阿娟出镜,有空了就直播,不想播了随时下播。“我们也很享受现在这个状态,没有任何拘束,想发什么视频就发,想直播就播会,说不定明天开始就不播了,也没人限制我们,我们蛮享受这种自由的感觉。”
那些利诱与喧哗,似乎像一阵风从夫妻俩身上掠过,打了个飘,不见了踪影。
阿娟在小板凳上摆着聘书和画
对话的过程中,林景欢数次提到,两人只是被流量选中的普通人。
最开始被关注到的时候,两人也有些惶恐。“说实话,我们文化水平也不高,我也是个粗人。突然被这么多人关注,其实我也怕传达给人家一些不好的东西,起到不好的引导。”
互联网上见惯了一夜爆红又一朝塌房的剧情,对于流量的起伏,两人却看得平常。林景欢说:“哪怕我们一分钱不赚,我们也会慢慢不火。因为我们的事情比较无聊,所有东西我一个人弄,所以视频、直播的质量肯定没多么好,肯定会慢慢被人看腻或者不喜欢,但是我们觉得无所谓。”
林景欢记起鞋店刚开起来的时候,那时装卸工的月薪只有3000块左右。他和朋友说,比钱更重要的有很多,朋友还觉得他智力有问题。
彼时他和阿娟讨论过,要把小店开好,憧憬着生活压力不再这么大,能有时间休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从前畅想的未来,如今触手可及,对于生活,他们已然满足。
镜头前,阿娟总是笑着。
夫妻俩很少抱怨生活,也很少谈到为了维持店面,两人曾背负多大的压力。
店面虽然是林家的,但林景欢父亲曾受工伤,脸骨骨折大半,领着残疾人低保,家里也就剩了这一个店面。阿娟的父亲罹患癌症,已经到了晚期。
鞋店开起来后,因为生意不好,阿娟只好延长营业时间,每天营业十几个小时,一直到晚上十点才关门。除了陪父亲看病的日子,阿娟几乎每天都在店里,全年无休。
因为顾不过来,两人的女儿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女儿偶尔会在店里写作业,阿娟趁着没有客人的时间,指导孩子功课。
彼时林景欢是卸货工,按照工作量算工资,每卸一立方货给3.2元。为了收入能多一些,也担心林景欢不顾身体地搬货,阿娟会在关店后去帮丈夫卸货。超市的员工看到阿娟,还会打趣林景欢:“你老婆白天卖鞋子,晚上帮你卸货,你老婆真好。”
但就是这样的生活压力和经济条件下,阿娟依旧没有驱赶那些可能会耽误生意的学生们,就这么坚持了近两年。
网友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句非常质朴的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阿娟帮林景欢卸货时
在阿娟的眼中,世界是善意的,未来也总是明亮的。
那几年,林景欢懊恼于给不了家人满意的生活,阿娟劝他别气馁,“你是搬运工里身材最好的!我们不和别人比有钱,和他们比身材。”店铺生意不好时,阿娟也常常安慰他:“赔就赔了,说不定别人赔得更多呢。”
林景欢的印象中,开店两年多,孩子们也曾有过零星几次争吵,大多是因为动画片取向不同,这时往往都要阿娟出面调停,两边人都别争了,由阿娟亲自指定新的动画片。
但问到与小孩子们相处的烦恼时,阿娟始终说“他们很乖”。林景欢还提到另一个细节,有一些高年级的小学生会自发地帮阿娟维持秩序,“不许动老板鞋子,不许到柜台后面,都不用阿娟说,他们会主动提醒新的小朋友”。
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和阿娟夫妻俩聊聊烦恼。问到家长的态度,他们回答“很友善”,至于网友的评价,则“接触到的都挺好的”。
前不久,有媒体爆出有人恶意抢注“肥娟小吃”的商标。当地市场监管局帮他们对接了处理的公司,建议他们花费3600元去注册6个类别的商标。
但目前有几十个抢注了“肥娟”名字的商标,如果这些商标通过后,每反驳一个就要花费3000元,两人想着,如果不带货或者做品牌的话,商标对他们的影响似乎也不大,干脆顺其自然。
“说实话,(抢注商标)这种人他们肯定是不好的,但是这种事情也不是只有我们遇到,很多人都有遇到。希望别人吸取经验,好好学习这方面相关的知识,就不要像我们一样。”
阿娟和林景欢
诚然,阿娟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她的走红,是一场真诚和善意的合谋。
但林景欢依旧希望,若是有人能看完这个故事,不需要为“肥娟”冲动消费,“其实很多人都会因为(生活的现状)不开心,但是仔细一想,开心或者不开心,都改变不了现状,不妨开心一点,说不定心态变了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会向着更好的角度发展,比如我们的肥娟小吃。”
“你可以成为肥娟吗?让自己乐观开心,积极向上,那不就是跟肥娟一样的。”
*除特殊标注外,图片均来自@肥娟小吃账号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