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惊悚片!梦游男子深夜提刀敲开邻居门,要求邻居用刀砍醒自己!梦游时能被强行叫醒吗(图)
试想一下,你深夜正要入睡时,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透过猫眼查看,邻居一边敲门,一边喊着“帮帮我,帮帮我”,就在你满心疑惑,想打开门时,赫然发现对方另一只手里竟拎着一把刀……
这可不是惊悚片,而是最近真实发生的事。
半夜提刀上门,吓坏邻居
前段时间,省级名中医张永华主任医师的诊室来了一名特殊的病人陈先生。一年来,他饱受噩梦的困扰,内容多为打斗等暴力性梦境,且伴有梦游,每次发作自觉似梦非梦,梦中意识到自己身处危险,想要把自己唤醒却难以做到。这让他感到极度紧张,害怕自己再也无法从梦中醒来。
为了从这样的梦境中逃离,他尝试了许多种办法。从一开始的搓手顿足,到翻滚下床,若仍不醒,就用头撞击一切坚硬的物体,一直到头破血流,还有一次甚至试图用刀将自己砍醒,但又害怕自己在梦中控制不好,于是便提刀跑到邻居家敲门,并要求邻居用刀砍醒自己,把邻居一家吓得不轻。
在找到杭州市中医院张永华教授之前,他已经在当地多家医院进行诊治,但效果均不明显,几近绝望的时候,朋友向他推荐了张永华主任。
张主任结合患者平素性情偏急躁、易激惹,因梦游症状有时情绪紧张担心,观舌尖稍红苔薄腻,脉弦细,中医诊断为:梦魇,肝阳化风证;西医诊断: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为其开具了中药处方。
二诊时,陈先生表示,服中药7天后效果就很明显,继续服药,近1个月梦游均未发,仅有两次夜间喊叫。张主任为其调整了中药,一个月后随访时,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梦游时,都会有哪些行为?
睡行症是一种发生于深睡眠时期的睡眠障碍,通常在入睡后2-4小时内发作。此时,大脑的部分区域(如控制运动的皮层)已被唤醒,而负责意识和记忆的区域仍处于睡眠状态,导致患者在“清醒的运动”与“沉睡的意识”间分裂。这种现象常见于儿童(发生率约15%),成人较为罕见,可能与遗传、睡眠剥夺、压力或神经系统异常有关。
睡行症通常表现为:
基础动作:坐起、凝视前方、缓慢行走,动作笨拙或僵硬;
复杂行为:部分患者会进行日常活动,如穿衣、叠被、开关灯,甚至外出游荡、使用工具;
潜在危险: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做出危险行为,如爬窗、翻阳台、在马路上行走,甚至驾驶车辆(“睡眠驾驶”),导致意外伤害;
生理反应:发作时呼吸和心率加快,瞳孔扩大,但不易被唤醒;
醒后状态:发作结束后,患者通常会自行回到床上继续睡眠,次日对事件无任何记忆。
如何预防与干预睡行症?
生活方式调整:预防发作的基础
规律作息: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或频繁倒时差,确保每天获得7-8小时高质量睡眠;
睡眠环境优化:睡前营造安静、黑暗的环境,减少电子设备使用,可通过冥想、温水浴等方式放松身心;
风险规避:移除卧室中的尖锐物品,夜间锁好门窗,在楼梯口安装栅栏,必要时在床边放置铃铛或传感器,以便家人及时发现患者下床。
医学治疗:针对频繁或高危患者
药物干预:
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少深睡眠期的异常觉醒,适用于发作频繁或伴随夜惊的患者;
抗抑郁药可调节睡眠周期,减少梦游发作,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如口干、便秘);
部分研究显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并缓解压力源,改善睡眠质量;
睡眠卫生教育: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减少睡眠剥夺。
紧急处理:家人的正确应对
避免强行唤醒:突然强制唤醒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意识模糊、躁动或定向障碍,应轻声引导其返回床上;
确保安全:在患者发作时,轻声跟随并保护其免受碰撞或跌倒,避免发生危险;
记录发作细节:记录发作的频率、时间和症状,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关于梦游的一些小误区
很多人对于睡行症存在着一些误解,需要引起注意的:
误区1:梦游者不能被叫醒
事实:虽然强行唤醒可能引发混乱,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轻声呼唤或引导通常是安全的。
误区2:梦游是在“做梦”
事实:梦游发生于深睡眠期,而梦境主要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因此梦游与梦境无关。
误区3:梦游会遗传
事实: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但并非绝对,环境因素(如压力、睡眠质量)同样重要。
梦游并非不可解的谜题,而是一种可以通过科学方法管理的睡眠障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必要的医疗干预和家人的细心照料,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减少发作,享受安宁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