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08日 6.9°C-7.3°C
澳元 : 人民币=4.38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不惜与美国“刺刀见红”甚至脱钩断链,中国为何加码反击(组图)

6小时前 来源: 香港01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世界征收「对等关税」不到两天,中国就宣布了反击措施:对美国进口的所有产品对等加征34%关税,新增11家美国企业上不可靠实体清单,把16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对七类中重稀土出口实施管制,对六家美国农产品类企业暂停输华资质,对美国出口中国的CT球管进行调查等。

不惜与美国“刺刀见红”甚至脱钩断链,中国为何加码反击(组图) - 1

2025年4月2日,美国华盛顿,图为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对等关税」措施。(Reuters)

与以前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反应相比,中国这次反击的时间和力度,堪称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最快最强。中国显然早有准备,不惜在经贸领域与美国「刺刀见红」,甚至脱钩断链,也不愿再让美国予取予求。

实际上,中国的强硬回击有迹可循。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前,就已宣称要将对华加征60%关税。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后,已对大部分中国进口产品加征20%关税。中国则对美国进口能源、农机等加征了关税,严控镓、锗、锑、石墨、超硬材料对美出口等。

同时,中国已预判到特朗普政府不会就此罢手。3月初,中国外交部和驻美大使馆先后表示,如果美国想打仗,无论是关税战、贸易战还是任何其他类型的战争,中国都愿意战斗到底。

特朗普政府当然不会过于在意中国的表态。他们认为,2018年后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科技战,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美国对全球的巨额贸易逆差状况也没有好转。美国不仅要继续对中国大幅加征关税,还要阻止世界大部分国家继续在贸易上占美国的便宜,才能实现收支平衡,促使制造业回归美国,「让美国再次伟大」。

于是,特朗普在美东时间4月2日发起了「解放日」关税,加税对象囊括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其中,中国被加征34%,加上特朗普上台前后对华加征的关税,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关税将高达67%。

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同比上升4.9%;自美国进口1636.24亿美元,同比下降0.1%。2024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3610.32亿美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

显然,中国对美出口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贸易顺差占中国GDP的比率,都比较显著。如果未来一段时间中美两国不能通过谈判降低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这一关税将给中国今年出口和GDP带来不小的冲击。华创证券发文称,特朗普对华关税对中国整体出口冲击可能达到-7%至-11%;对中国实际GDP冲击可能在-0.25%至-0.9%区间。同时,关税也可能扰乱中国经济复苏的节奏,打击近期有所恢复的市场信心。

美国当然也要承受很大损失,美国股市近期的暴跌说明特朗普关税已重挫全球市场信心。加上美国对全球加税还将引发不少贸易纠纷,关税对美国以及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将放大。

从特朗普一向自称擅长交易的特质看,他这次对中国和世界大加关税明显有「漫天要价」的意思,下一步就是等著各国与他「坐地还钱」。但中国这次带头加码反击特朗普关税,展示的是全然不惧的姿态,似乎没打算按照特朗普的节奏去和美国讨价还价。

这首先是因为中国认为自己已退无可退。特朗普2018年发起对华贸易战后,中国曾希望通过谈判与妥协维护中美之间的正常关系。但美国认为中国长期利用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逐步崛起,成为美国最具威胁的战略竞争对手,必须阻遏中国的不断壮大,不愿再和中国保持正常关系。特朗普第一任期结束后,民主党拜登政府延续了对中国的打压政策,中美关系并无改善迹象。特朗普今年初上台后,虽然不像拜登政府那样联合盟友遏止中国,但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的态度毫无改变,如今更一下子加征34%的关税。中国自然不愿再委曲求全。

而且,经过过去几年与美国的全方位博弈,中国政治和社会稳定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并未受到根本冲击,经济结构调整还取得明显进展,经济韧性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也在不断增强。统计显示,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时,中国有35项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目前已攻克了21项,剩下的也正在攻克。去年年底以来,中国在六代战机、人工智能以及半导体设备等科技领域的进展也令人印象深刻。

同时,过去几年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自主与市场替代能力也明显提升。即使美国商品因高关税退出中国市场,中国仍能通过国产或其他国家等替代渠道满足基本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这次迅速强力反击特朗普关税,也是因为特朗普政府太过急功近利,把关税大棒挥舞到全世界的头上。对于中国的反击,多数国家虽然并不公开支持,暗地里恐怕也希望特朗普关税遇到中国这样的硬茬,让特朗普的霸凌式关税政策有所收敛。

当然,中国有底气反击特朗普关税,并不等于中国会关闭与特朗普政府谈判的大门。实际上,中国的强势反击反而有可能为中国在接下来的中美讨价还价中增加筹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