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2月02日 21.9°C-24.0°C
澳元 : 人民币=4.48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溺水急救,这个常见错误不要再犯了!

2024-08-18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一次水上嬉戏,每一场暴雨过后,都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险,而溺水便是其中之一。随着夏季与汛期的到来,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

为了防止溺水悲剧反复上演,我们需要增强急救意识,了解并掌握正确的溺水急救技巧,以便在紧要关头正确施救。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那遇到溺水者究竟怎么救呢?别急,别急,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溺水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溺水?

溺水在医学上定义为因浸入液体而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分为非致命性淹溺和致命性淹溺两种。如果淹溺者被救,淹溺过程则中断,称为“非致命性淹溺”。如果是因为淹溺而在任何时候导致死亡的,那么就叫作“致命性淹溺”。简单来说,就是看发生溺水的人有没有因为溺水死亡,存活下来就是非致命性淹溺,反过来,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因为溺水死亡就是致命性淹溺。

美国野外医学会对“溺水”的解释为:“当人的气道没入液体表面下(浸没)或水溅到脸上(浸入)时,都会发生呼吸功能受损。然而,如果将浸没和浸入都包含在这一定义中可能会与大量特定于冷水浸泡的生存和救援工作的研究产生混淆,后者更多地关注低体温而不是溺水。” 通俗一点解释就是,人沉没于水下叫溺水,泡在水中但是在水面上虽然可能也会导致一系列呼吸障碍但不叫溺水。

溺水是如何致病

甚至致死的?

溺水后,溺水者最初会反射性屏住呼吸,在这段时间里,不断吞咽水进入胃里,随着屏气的持续,溺水者则会出现缺氧。

人类反射性的停止呼吸(反射性喉痉挛)可能会暂时阻止水进入肺部,然而人类终究需要吸气导致水被吸入肺内。研究发现,在很多成年溺水者的肺中约有 150 ml 的液体,这一液体量(2.2 ml/kg)已足够引起机体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

无论肺内水量多还是少,也不管吸入的是海水还是淡水,从临床角度来讲,这几种情况并没有实质性区别,共同之处都是缺氧,如果此时逆转缺氧就可以防止心搏骤停。很多溺水者在心搏骤停前可因低氧而出现严重心动过缓,此时通过给予有效的通气来纠正低氧血症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溺水的明确指导意见主要来自美国野外医学会和我们国内制订的专家共识或指南,故以下内容通过总结各项指南的溺水救治原则而编写。

溺水的急救分为水下复苏和水上复苏(也称为“初期复苏”)两部分。

1

水中复苏

溺水者的主要生理损伤是缺氧,快速逆转缺氧是溺水复苏的主要目标。水中复苏就是为仍在水中的溺水者提供通气,但水下救援不适合使用胸外按压(在水中,受害者和救援者不可能进行充分的胸外按压,因此这一方面不应尝试)。

建议只有经过充分培训且具备救援能力和相应设备确保在水下能安全有效地执行技能的救援者才能考虑进行水下通气。

2

水上复苏

提起水上复苏,大家是不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控水。

您可能这样做?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您可能这样做?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您也可能这样做?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些所谓的控水法,是正确的施救措施吗?

别急,我们接着介绍。

心肺复苏和气道优先

水上复苏要遵循心肺复苏和气道优先的原则。如果在初期复苏中忽略了气道,持续的缺氧对于患者存活没有好处;另外,不正确的人工呼吸操作可能会延迟溺水者的救治,并导致胃胀气,增加肺部误吸的可能。因此,初期复苏阶段,救援者应专注于建立和维持通畅的气道,并提供最高浓度的氧气,有技术能力和救援设备时可以使用机器来辅助患者呼吸。

非专业救援人员:对于未经培训、无法和/或不愿意进行人工呼吸的人,仅进行胸部按压仍然是值得推荐的。但是需要注意,在溺水复苏中,仅进行胸部按压可能不会挽救溺水者,这个操作仅限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施救者。

专业救援者:在开始胸部按压之前应优先考虑气道、呼吸及正压通气,即检查溺水者的意识和呼吸,令溺水者平躺在坚硬地面,仰头抬颏,确保其气道通畅,先进行 5 次人工呼吸,然后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再进行 2 次人工呼吸,继之 30 次胸外按压,之后重复循环(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压 30 次)。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氧疗

由于氧气在缺氧救治中发挥着极大作用,施救时即使没有专业设备,如果能获得其他任何形式的氧气供给(比如便携式氧气瓶、氧气袋等),对于患者来说都具有巨大的生存意义。在复苏溺水患者时,建议最初以最高浓度提供氧气。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尽管缺氧是溺水者发病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长时间的低氧血症也可能是心脏损伤。通常,溺水者最初会经历心动过速,随后是心动过缓,最后是心跳停止。室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致死性情况,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以有效救治这种情况。但是在溺水者中,室颤的发生概率不足 10%,因此在溺水者中首选治疗措施还是通气(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AED 的使用应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之后。

腹部冲击法(控水法)

美国野外医学会 2014、2019、2024 年指南都没有推荐过腹部冲击法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控水法来救援溺水者。

海姆立克老爷子也曾经致力于在溺水者中推行腹部冲击法(也称“海姆立克急救法”)。他认为必须首先从气道中清除吸入的水才能进行适当的通气。溺水时,如有少量水被吸入肺部,可能导致肺不张等一系列损伤,但其实最常见的还是水阻塞气道导致的缺氧,在初期复苏中使用腹部冲击法反而可能会耽误通气并延长缺氧这种情况。

因此,在溺水复苏中,应该通过标准的吸引技术清除上气道中的水和呕吐物,而不是腹部冲击法。

其他

复温对于溺水者而言很重要,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溺水往往伴随着严重的体温丢失,这对于溺水者良好的生存以及神经系统恢复具有很大影响。

最后为大家附上国内外各项指南对溺水急救措施的推荐情况表,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好啦,溺水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急救技术已经介绍完了,想必大家已经基本了解遇到溺水者究竟如何施救,并且也应该意识到我们常见的所谓的控水法其实并未被医学界认可。救治溺水者的中心原则就是解决其通气功能的问题,解决给氧气的问题。简单地总结一下就是,在水下有能力的话就给予通气支持,在岸上就是要先通气再胸外按压,即所谓 A-B-C 原则(气道通畅-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条件不允许的话,就不要把救援时间耽误在寻找除颤器、清除气道分泌物这些事情上面,更不要去用那些所谓的控水法。还要记住,对于溺水者而言,复温也很重要哦!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A. Davis, Andrew C. Schmidt,Justin R. Sempsrott,et al.Wilderness Medical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rowning: 2024 Update[J]. Wilderness Environ Med.2024,35(1_suppl):94S-111S.

[2]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急救与复苏分会,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全国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等.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2): 1230-1236.

策划制作

出品丨中华医学会

作者丨边毓尧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温军祥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

马泽原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

王亚静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

杨晓红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

审核丨张军伟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常志刚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相关搜索
新签证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