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17日 12.9°C-15.2°C
澳元 : 人民币=4.67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4岁“AI”少女每日作诗2000首:中国式神童有多野?(组图)

2020-07-17 来源: 书单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这几天,有两个非常“厉害”的新闻同时上了热搜。

一个是云南六年级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另一个是14岁女孩一天“作词300首、诗2000首、写15000字小说”。

书单君看得羞愧难当,同时又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这哪里是后浪,简直是海啸啊!

这些十几岁的孩子还没进入社会,就已经成为社会的栋梁了,再看看前浪和中浪们,还在面临失业、找工作的压力。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14岁“AI”少女每日作诗2000首:中国式神童有多野?(组图) - 1

不想没过两天,云南六年级小学生的奖状就被取消了。他爸爸道歉说:我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

冉冉升起的文坛天才少女岑某某的父亲也公开表示:所谓创作,实际比的是打字速度。

“打字不够快,做人太失败。”看来书单君从文多年,还是没有理会到创作的真正精髓。这传说中的神童,果然不是那么好当的。

其实,人造“神童”这件事由来已久,江湖上早就有很多关于他们的传说。

今天,书单君就跟大家聊聊,为什么我们对于让孩子成为“神童”如此执着?那些所谓的“神童”们,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物种?

这个神童泛滥的年代

中国的“神童”,不仅多到了泛滥的程度,也神到了荒谬的境界。

可你仔细品品就会发现,其中很多并非真的天赋异禀,或者超前教育的神迹,而是炒作的产物。

早在2006年,一家媒体就曾报道这样一条新闻:13岁男孩擦干眼泪考出674分。

可新闻发布后,神童刘昕却很郁闷。

因为他当时并不是13岁,而是16岁。

14岁“AI”少女每日作诗2000首:中国式神童有多野?(组图) - 2

为什么媒体非要虚报他的年龄?

可见当年16岁少年考600多分,已经不足以吸引大众的目光。

翻看过往的新闻,十多岁高考五六百分的报道,一抓一大把。

况且人们对神童高考年龄的追求,向来是没有最小,只有更小,13岁都算大的了。

这不,转眼到了2016年,一则“商丘市9岁女孩张某某参加高考,被誉为神童”的新闻,刷新了高考年龄的纪录。

可随着高考成绩的曝光,女孩很快就走下了神坛,毕竟总分只考了172分。

小姑娘的水平显然不足,干嘛急着参加考试啊?

原来她的父亲张民弢 ,开办了一所名为 “圣童私学”的“私塾”,小女孩从4岁起,就在家里学习,没有接受过义务教育。

这都不算什么,这位父亲不仅把女儿炒成神童,还想把自己塑造成“天才”。

他自称8年学完了中小学全部课程,后考上北大,5年硕博连读。

实际上,全是假的。

14岁“AI”少女每日作诗2000首:中国式神童有多野?(组图) - 3

要我说,这波操作,虽然很骚却不够高级,对神童的想象,还是缺少了点与时俱进的精神。

在更新迭代这点上,他应该向莱阳教育系统的宣传员取取经。

2017年,一个山东莱阳的“天才少年”李某楠,走进了大众视野。

6岁就能编程,8岁建网站,13岁创办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简直就是个中国少年版比尔·盖茨。

但后经查实,网传“14岁少年被麻省理工录取”的稿件,乃莱阳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应宣传所需,夸大撰写的。

李同学并没有被麻省录取,他“创办”的公司也处于营业异常状态。

14岁“AI”少女每日作诗2000首:中国式神童有多野?(组图) - 4

江湖上的神童传说,究竟有多少是炒出来的?很难统计。

但可以明确的是,这些炒作之所以会频频出现,且有利可图,正是因为它迎合全社会对“神童”的狂热。

人们对神童的追捧,已经到了扭曲的地步,没有神童,也要造神童。

家长的神童梦:一种近乎变态的渴望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两种人物憧憬不已——英雄和天才。而神童,大概是对“天才”这一神奇物种最极致的幻想。

很多家长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训练成神童。用尽一切手段,就是要让孩子在智商上显得高同龄人一等才行。

这时候家长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怎样才算是神童?

在更早一些的时候,神童的概念是模式化的:别人刚刚认字时,他就能读能写,能看字典;别人刚开始学十以内加减法时,他的算数能力已经达到成人水平;别人刚开始接受教育,他就能背出圆周率后几百位。

能达到这些要求,大概就能称之为神童了。

这样的报道在民间非常之多——

4岁的宋昀泽,能认识4000多个汉字,并且已经开始学英语了。

上过电视节目的神童梁硕,6岁时,一万以内的加减法,掐指一算就能知道答案。

14岁“AI”少女每日作诗2000首:中国式神童有多野?(组图) - 5

还有近几年出现的很多演讲天才、主持天才,小小年纪就化着大人的妆容,在舞台上镇定自若,言行举止都像一个深谙此道的成年人般熟稔。

他们的确在智力上超越了同龄人,可以称得上早慧。但不知为何,他们总让书单君感到有些不舒服。

因为这些孩子,太像一群训练有素的成年人了,从他们身上,几乎不太能看到多少儿童的影子。他们的童年,似乎已经被训练他们的家长剥夺殆尽。

著名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写道:

为什么成人要剥夺儿童自由自在、不拘礼节以及自发游戏的欢乐?为什么要儿童经受职业训练、集训、紧张、媒体大肆宣传所带来的种种辛苦?答案跟前面一模一样:传统上有关儿童的独特性的假定正在迅速消亡。

我们现在有的是新兴的思想:比赛并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一些外在的目的,如名望、金钱、身体训练、社会地位的提升、国家的荣誉。对于成年人,比赛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伴随着童年的消逝,儿童眼里的游戏也随之消逝。

14岁“AI”少女每日作诗2000首:中国式神童有多野?(组图) - 6

那些向媒体大肆宣扬自己孩子是神童,并让他们到处表演能力的家长们,真的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吗?

书单君看过一个演讲神童的视频,孩子的父亲让下面的观众向孩子提问,并不时在旁边鼓掌、起哄、带节奏。

这哪里像父女,简直像是马戏团里的训练师,对着自己训练出的能钻火圈的狮子表露出的样子。

在这样的家长手里,即使孩子被训练得超出同龄人,那也只是“训练”,并非“教育”。这样的孩子是可怜又可悲的,他们被高高捧上神坛,以为自己好像真的就是传说中的“天才”。

事实上,他们其实只是自己平庸的父母眼里,一根能够拯救家长失败人生的救命稻草而已。

无法笑到最后的神童们

人们都想让自己孩子成为仲永,却忘了他是怎么被“伤”的。

很多神童,虽然是真的神,却没有笑到最后。

高考恢复后的第一任神童宁铂,13岁进入中科大,是第一批少年班学员,19岁毕业留校,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讲师。

可后来,他在《实话实说》里猛烈抨击“神童教育”,削发出家。

14岁“AI”少女每日作诗2000首:中国式神童有多野?(组图) - 7

14岁“AI”少女每日作诗2000首:中国式神童有多野?(组图) - 8

图一右二为少年班时期的宁铂,图二为削发出家的宁铂 

90年代被媒体封为“东方神童”的魏永康,2岁就识千字,4岁搞定初中,8岁上高中,13岁考入湘潭大学,17岁进中科院硕博连读。

20岁时却因生活无法自理,被中科院劝退。

正是对“神童”的病态追求,抹杀掉了这些天才。

媒体需要一个“神”,来当作精彩的新闻素材。家长对他们的期待是世俗的名利,并非人生的幸福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其实,孩子是天才还是庸才,他们并不在意。不过是想催熟出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

其间谁又想过,这些孩子是否像大人们那样,享受当一个“天才”呢?

小说《神童》里,印度裔少女鲁米,从小就在数学上表现出过人的天赋,经过父亲多年的训练,14岁就进入牛津大学数学系就读。

14岁“AI”少女每日作诗2000首:中国式神童有多野?(组图) - 9

但在父亲的严苛管束下,她没有时间与同学加深友谊,因缺少社交技能,被暗恋的男同学拒绝,遭同族裔的大学生排斥。

最终,她选择厌弃数学、逃离父母与家庭。

生一个天才很难,需要靠基因,还要看运气,但毁掉一个天才却很容易,只需要一个急功近利的父母。

这次的“云南六年级小学生研究癌症”和“14岁女孩一天作2000首”,更是把这种“功利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升学加分,简历好看,言传身教帮儿子造假,这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亲自给闺女洗脑成功学,搞虚假宣传,想培养的究竟是企业家,还是诈骗犯?

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教育,真的能将孩子培养成才吗?

书单君理解,那种自己的孩子不但是“别人家的孩子”,还笼罩着“天才光环”,作为父母的骄傲和满足。

但这样教出的孩子,就算是天才,也是畸形的天才。

其实,那些制造和训练神童家长们,最大的可笑之处在于,他们忘记了神童,是天生的。

如果一个天才能被人工制造出来,那还能叫做天才吗?

真正的神童,即使是顺其自然的教育,长大以后依然会闪光。而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说,超前的灌输式训练,只会剥削掉他们童年。让他们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错认为自己真的是天才。

将来再面对挫折时,所造成的后果可想而已。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超群的智力,也没有“神童的烦恼”。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不管是神童还是普通的儿童,终究都是孩子。任何家长都没有资格剥削掉孩子的童年。

书单君认为,那些拼命把孩子塑造成神童形象的家长们,似乎忘记了一句老话:成材先成人。

成人,才不是“长成大人”那么简单的含义。

可以说,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但因为“成人”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炫耀的地方,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们,才想着让孩子“成材”,然后拿出去炫耀。

可那真的是“材”吗?在舞台上演讲的“神童”,用近乎传销的方法讲着套话,身上没有丝毫灵气,只有油腻和老成。

最终,他们失去了童年,也逐渐离”成人“的道路,越来越远了。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人在🇦🇺
🇨🇳人在🇦🇺 2020-07-17 回复
一首诗按“五言”算加诗句的标题 要二十多个字 ,2000*22吧44000个字 需要多久写完?诗 要不要酝酿一下呢?时间呢?
君延_QL
君延_QL 2020-07-17 回复
把自己孩子塑造成神通的家长都是些唯利是图心理扭曲的家伙罢了,父母只需要带给孩子安稳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未来让他们自己去体验不是挺好的吗?
Beauty_Soon
Beauty_Soon 2020-07-17 回复
事实上,他们其实只是自己平庸的父母眼里,一根能够拯救家长失败人生的救命稻草而已。
糖豆豆要改变
糖豆豆要改变 2020-07-17 回复
一个天才的出现,对于周围的人对于社会基本上都是好事,但是对天才本人来说肯定是一件坏事。
xxx_Wendy
xxx_Wendy 2020-07-17 回复
家长对他们的期待是世俗的名利,并非人生的幸福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