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01日 21.9°C-24.1°C
澳元 : 人民币=4.72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世卫组织说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到底是多大的事儿?(组图)

2023-07-14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判断一样东西的好坏,一定要把它和它的替代品放到一起来比较。

文 | 袁越

2023年7月14日,世卫组织(WHO)官网发布消息,称目前食品工业最常用的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Aspartame)“可能对人类致癌”。

这到底是多大的事儿呢?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世卫组织说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到底是多大的事儿?(组图) - 1

图|世卫组织官网

首先,这则消息是由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这家机构特别像一个不谙世事的老学究,它只管分析市面上常见的化学物质(或者工种)能否在某种情况下致癌,不管这种情况是否真的有可能出现,也不管这个工种是否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具体来说,IARC迄今为止已经分析了大约1000种不同的化学物质(或工种),其中有大约一半都被列入疑似致癌的名单当中,包括烟草、酒精、咖啡、茶叶、红肉和所有油炸食品,以及理发师、消防员,烟囱清理工、餐馆大厨和所有需要三班倒的职业。按照这份表单,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每一天都会接触不止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IARC把所有这些有可能致癌的物质(或工种)分成了3大类,I类是确定致癌物,II类是可能致癌物,III类是疑似致癌物。但是,这个分类法是基于致癌证据的可信度来定的,而不是致癌能力的大小。比如酒精之所以是I类致癌物,只是说明目前有确凿证据表明酒精饮料能致癌,但到底喝多少才真的致癌?这家机构就不管了。

世卫组织说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到底是多大的事儿?(组图) - 2

《金秘书为何这样》剧照

阿斯巴甜被归到了2B类,和敌敌畏、三聚氰胺、黄曲霉素和咖啡酸分在了同一档。这个分类并不表明阿斯巴甜和这些东西一样可怕,而是说关于阿斯巴甜致癌的证据和这些东西的致癌证据是差不多水平的,都属于“可能致癌”这一类,即有一些证据证明它们能致癌,但也有另外一些证据证明它们不会致癌,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

综上所述,IARC更像是一个B2B类的纯科研机构,它列出的这份表单主要是给各国的卫生组织看的,提醒它们注意表单中列出的这些物质的可能致癌性,希望各国的卫生与健康机构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最合适的公共卫生政策。

其次,WHO下属的另一家相关机构“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同一时间还发布了另一条消息,称它们对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许摄入剂量没有变,仍是每公斤体重40毫克。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JECFA才是一个真正的B2C类的公共卫生健康咨询机构,它不负责研究某个化学物质到底致不致癌,只关心这个化学物质每天摄入多少剂量才是安全的。按照JECFA的说法,一个体重正常的健康成年人只要每天喝的无糖可乐不超过10罐(大约)就没问题。

世卫组织说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到底是多大的事儿?(组图) - 3

图|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JECFA第三次评估阿斯巴甜的安全剂量了,得出的结论仍然没变。而这只是IARC第一次评估阿斯巴甜,一下子就闹了个大新闻。

写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现代科学这么发达,为什么连一种化学物质是否致癌都搞不清楚?确实,这个问题在以前反而是很容易回答的,只要把这种化学物质和微生物放在一起培养一段时间,看看它能否导致基因突变就行了。但是后续研究发现,很多物质本身虽然不能直接引发基因突变,但却能在代谢的过程中影响到人体内的其他一些生理机能,从而间接地增加基因突变的概率。问题在于,人体的新陈代谢系统极其复杂,科学家们直到今天都还只是了解了其中的一些皮毛,这就给判断某种物质是否致癌这件事增加了很多难度。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是WHO还是各国自己的健康监督机构,在这个问题上都不敢把话说得太死,而是更喜欢用可能、大概、疑似等等这些涉及到概率的说法来向公众传播。

说了半天,“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个新闻到底是一件多大的事儿呢?这就要看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了。

如果你是一个相信政府,或者信任主流科学家的人,那么你最应该读的就是JECFA的那份报告,因为那是一份2C的报告,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根据这份报告,只要你每天不喝10罐以上的无糖可乐就没事。

世卫组织说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到底是多大的事儿?(组图) - 4

图|视觉中国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疑心很重,做任何事情都要打很高的保险系数的人,那么你就别吃阿斯巴甜了,毕竟这玩意儿有一定的致癌可能性,万一JECFA搞错了呢?或者你的身体和别人不太一样呢?保险一点总归没坏处。

不过请你注意,真糖(包括果糖和蔗糖)摄入过量对健康有害这事可是有确凿证据的,起码真糖含有大量卡路里这事肯定没有错。而其他那几种代糖虽然现在还没有传出不利的消息,不等于说将来不会出事。所以,这事儿涉及到一个更加普世的行为逻辑,那就是判断一样东西(或者行为)的好坏,一定要把它和它的替代品放到一起来比较。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甜味剂,它代替的是真糖,其目的是让消费者既能满足吃甜食的欲望,又不摄入大量的卡路里,对于那些需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似乎是一件很有道理的做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阿斯巴甜确实能致癌,只要它的致癌性没那么高,用它来代替真糖也是对健康有利的行为。

问题在于,阿斯巴甜真的能减肥吗?事实上,就在今年5月份,WHO出过一份报告,认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造甜味剂的减肥效果很差,甚至有可能起到反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美国普渡大学的几位科学家在2008年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发现喂养人造甜味剂的大鼠反而比喂养真糖的大鼠更胖了。后续研究证明,当大鼠尝到甜味后便会立即开始分泌胃液,准备迎接卡路里的到来。正常情况下,食品的甜味与所含热量成正比,于是每当大鼠尝到甜味后,它的消化器官便会不自觉地根据甜度来调整胃液的分泌量,胰腺也会相应地调整胰岛素的分泌量。人造甜味剂打乱了这一正常的反馈机制,大鼠被弄糊涂了,于是正常的能量平衡被打破,大鼠吃下更多的食物以“弥补”这种亏空的感觉,其结果反而变得更胖了。

世卫组织说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到底是多大的事儿?(组图) - 5

图|视觉中国

这篇论文在当年引起了轰动,不少后续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WHO会出那么一份报告的原因。不过WHO也承认,如果你的意志力足够强,不被甜味所诱惑,那么在短时间内人造甜味剂对于减肥来说还是有效果的。

但是,既然你的意志力那么强,干嘛不直接喝气泡水呢?

所以,这事归根到底就是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之争。阿斯巴甜肯定属于前者,而加工食品对健康有害这件事已经有太多的证据支持了。WHO之所以要对阿斯巴甜宣战,其真正的目标很可能是阿斯巴甜背后的现代食品工业。当然了,这个说法没有证据,只是我个人的猜测而已,大家不要当真。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是个极度较真的人,那么“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个新闻的意义可就太重大了,因为你可以用WHO的这份文件作为证据,控告食品工业草菅人命,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份丰厚的赔偿金。这事可不是我瞎说的,而是真有人这么干过,而且也和这个IARC有关。

世卫组织说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到底是多大的事儿?(组图) - 6

《疯狂的石头》剧照

原来,IARC在2015年也发布过一条震惊世界的消息,称一种名为草甘膦(Glyphosate)的除草剂有可能致癌(被分到了2A类)。消息一出,那些反转基因的人士欢呼雀跃,其中一些人立刻以此为依据,把生产除草剂的孟山都告上了法庭。

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IARC的那份报告,就会发现它做出这一判断的根据是一篇来自上世纪80年代的论文,后来那篇论文因为实验设计不严谨等原因而被撤回了,但IARC不知为何仍然相信了那篇论文的结论。事实上,不但是转基因监管较为宽松的美国环保署(EPA)认为草甘膦没有致癌性,就连一向对转基因监管极其严格的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都站出来反驳IARC的说法,这里面的微妙之处值得大家认真琢磨琢磨。

不管怎样,草甘膦直到今天仍然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除草剂,因为它比现在市面上任何一种替代品都要更安全。所以我们又一次回到了前文提到的那个原则:判断一样东西(或者行为)的好坏,一定要把它和它的替代品放到一起来比较。

怎么样,你搞明白了吗?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咩咩wendy
咩咩wendy 2023-07-14 回复
又发现一样要命的化学物质,这种人造甜味剂和敌敌畏竟然被分类到一起,吓死宝宝了!
Miss_大头虾
Miss_大头虾 2023-07-14 回复
食品工业最常用的甜味剂居然可能致癌!我要尽量远离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