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6日 17.3°C-17.9°C
澳元 : 人民币=4.57
霍巴特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1个月前 来源: 精英说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早申放榜正当时,也是家长对牛娃学霸成长史最关心的时间之一。在美本申请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松弛感满满的张轩溢显得非常“反套路”。是怎样的成长经历,让他能够进入芝大、哈佛?父母和他自己又是怎样看待成长中的得失,远离焦虑的?

正值早申放榜季,大家除了关注各大院校都发了多少offer,也对被录取的学生感到好奇:这些学生的经历是怎样的?究竟做对了什么拿到的offer?

美本录取的博弈又是微妙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得规划成为了新的共识,但同时,兴趣、热情、真实感,这些又似乎很难被规划出来。

今年刚从哈佛毕业的一位学霸就是“反套路”成长的典型——

他叫张轩溢,小小年纪命运多舛。

出生非常艰难,父亲为此倾尽家财,母亲经历九死一生,医生们全力以赴保下他平安降世;

婴儿期又遭遇发育严重迟缓,被诊断为轻度脑瘫,10岁时罹患血液重疾,曾休学1年并接受4年治疗后幸运痊愈;

中学5年就读于曾名不经传的深圳国际预科书院,18岁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录取,位列当年美国U.S.News 本科录取深圳地区第一名;

4年后荣获芝加哥大学“荣誉毕业生”称号,获得人类学与心理学双学位;

同年,被哈佛大学录取,攻读人类发展与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24年5月毕业,致力于成为生命教育工作者。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1

左:妈妈杨泓、张轩溢陪爸爸毕业

右:今年父母陪张轩溢哈佛毕业

在旁人眼中,张轩溢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但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却没有刻意去卷什么,家中也少有关于教育的焦虑。

他反而强调:家庭是他最重要的依靠。如今的阶段性成果,离不开父母的高品质陪伴。

今年,他还和妈妈杨泓合著了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积极养育》,全面盘点了对自己成长发挥重要作用的家庭教育实践和个人成长经历,解惑当下家长特别关心的成长问题。

在这个“学霸是如何炼成”的故事里,外滩君看到了一个反套路、拒绝焦虑的教育故事。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2

“共识目标”:

父母和孩子目标一致

才能携手共进

在轩溢的成长故事里,人生开头就惊心动魄。

妈妈杨泓是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先科普一下,血小板是由我们的造血系统生长出来、专门负责止血功能的血液成分。正常人的血小板参数为10万~30万/立方毫米,如果低于2万/立方毫米就会出现自发性脑出血、重要内脏出血等危及生命的问题。

轩溢妈妈在30岁那年意外怀孕,用她的话说:“当时是无知者无畏,完全预料不到风险足以夺命。”孕4月血小板参数就不足1万/立方毫米,更糟糕的是,胎儿也会受到影响,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甚至死于宫内。

而孕期又相当漫长,很多药不能用,鉴于20多年前的医疗条件,当时只能选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以最大限度减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这种血液制品不仅供应紧张,而且费用非常昂贵。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3

不仅如此,到7个月时,丙种球蛋白也渐渐失效。一个周五,医生沉重地通知她:“为优先保证母亲的生命安全,下周一,我们将考虑使用一种化疗的药物。”

为了安抚她,医生补充了一句妈妈其实也听不懂的话:“我们选的是一种‘大分子’药物,它进入胎盘的量会比较小,对胎儿影响会小一些。”

据轩溢妈妈回忆,那是她在整个孕期第一次绝望地哭了。束手无策,完全被动听命于“安排”,整个人非常沉重、无望、无力。她回到病房,躲进洗手间,坐在马桶上伤心地哭起来……

哭了一阵子,释放了一些压力和情绪,她稍微平静下来。忽然就想起来小时候看过的一个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姐姐龙梅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和责任心,死死守护着在暴风雪里迷路的300多只公社羊群,背着已经冻晕走不动路的妹妹玉荣,一夜间走了30多公里,一直坚持到乡亲们来营救。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4

图源:豆瓣

轩溢妈妈说,她印象很深的是那个结局:公社的羊群和妹妹,一个都不能少。她当时就有了力量,决定跟肚子里的轩溢“共识目标”——孩子,跟妈妈一起闯关吧,咱们俩都要平安活下来,一个都不能少!

神奇的是,胎儿仿佛听懂了,非常配合,减轻胎动,保持安静。熬到周一早上,轩溢妈妈跑去恳求主任再验一次血,如果血小板维持住了,就暂时不用化疗药,加大丙种球蛋白剂量。如果维持不住,就果断用药。结果,验血结果竟然维持住了。

回顾这一段经历,轩溢妈妈说,其实从这里开始,她就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会以他自己的独特方式参与、影响着这个家庭的所有决策。

等到轩溢长大一点,只要涉及到轩溢本人的事情,父母一定要跟他商量,共识目标后再执行。

这种尊重、平等,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的能力,就是培育了自驱的种子,因为没有哪个孩子愿意朝着自己不想去的目的地奔跑。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5

轩溢补充说:“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美好的期待,是非常正常的,我的父母也不例外。”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出于为了孩子好,有时会盲目地将自己的期待强加于孩子身上,这不仅无法激发孩子的动力,反而会带给孩子压力。

真正能够促进孩子成长的期待,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的,它能够得到双方的认同:既能够满足父母的愿望,也能够满足孩子自身的渴望。它让父母的期待与孩子对自己的期待相互契合一致。

只有父母和孩子双方达成一致,才能给孩子一种正向的激励,使孩子更有动力去采取行动,朝着双方都满意的目的地不断前进。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6

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而不是和问题一起“解决”孩子

轩溢一波三折的成长历程,早就在妈妈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要在养育中践行“爱与尊重”,让孩子以轻松、自在、愉悦的状态去学习和成长。

轩溢在初二时,从一所不错的公立学校转入了走国际化教育路线的深国预。但是这选择的背后并无太多规划的痕迹,更多只是顺应了孩子的需求——健康开心地活着。

他升入初中后依然在疾病治疗期,一边要遵循医嘱,保证休息和睡眠,但另一边,学习压力骤然增大,时间矛盾难以调和。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7

父母当时想要为孩子找一所能够保证休息,课业压力不那么大的学校。

恰逢朋友推荐,他们开始了解体制外学校,发现作业更少,活动更加丰富,最重要的是,这所学校离家很近,隔一条马路,可以回家吃三餐和睡午觉,非常有益于身体恢复。

当时完全没有想太多,至于孩子以后去哪里读大学、要不要出国、有没有钱出国等等,都没有纳入考虑范畴,只是觉得这样的宽松条件适合孩子当下状况,有个轻松的地方能正常上学就行了,就这样便为儿子办理了转学。

这所叫深国预的学校,成了轩溢绽放天赋的摇篮。他在这里仿佛获得了新生,各方面开始崭露头角,大放异彩。没几年功夫,他竟然成了学校的“种子选手”。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8

轩溢和妈妈在深国

面对身体痊愈且有希望冲刺美本前30名大学的轩溢,老师和家长都有些不淡定了。在高三那一年,他们接受了升学老师的强硬建议,开始“卷”起来。

老师说,轩溢的学习不够刻苦,每天晚上十点就睡觉,这习惯不行,要对标其他牛校的学生,至少晚上得刷题到12点,熬到2点也不为过,就拼几个月,要争分夺秒。

轩溢妈妈回忆说,“不管愿不愿意,我们当时也被这个目标激励了,决定开始卷。”

那一个星期,轩溢每天要多学2小时,到12点已经是他的极限,他已经蔫了。老师要求妈妈监督他,妈妈也很认真地不断提示他要坚持学习更多一些。

咬着牙坚持了一个星期后,母子都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原本关系非常亲密的母子,在这一周里,他们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甚至有点像敌我双方,关系冰冷,进进出出都不怎么说话,家里空气像凝固了一样,也失去了往日的欢笑。

轩溢每次回房间学习,门都摔得梆梆响,莫名有股怨气。原本的调侃、玩笑、互动都没了。不仅轩溢的状态越来越低迷,妈妈也觉得越来越疲惫。

“有一天晚上,我憋得难受,躺在床上想,养孩子一场,如果我们母子关系就这么个惨状,那即便我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哈佛又怎样?母子成了仇人,家留在孩子心里的感受多糟啊,那考这个大学还有什么意义吗?”

“升学的确是孩子人生重要的一道关,我们是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闯关,是要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解决’孩子家应该是孩子温暖的避风港,不管孩子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有多辛苦,一回家,就可以从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轩溢妈妈说。

想明白以后,妈妈又跟轩溢坦诚地交流,母子二人再次共识了目标。

一起去跟老师沟通,诚恳感谢老师的期待与指导,他们一致决定放弃内卷式的勤学苦练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放弃奋斗和对高目标的追求,而是以更加顺应孩子状态的方式来学习。

结果,回归自主状态的轩溢,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一举拿下心中梦校的offer。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9

后来,也有很多家长、孩子找到轩溢和妈妈,诉说自己的教育焦虑,特别是发愁孩子成绩不理想,担心孩子未来不能进入好学校。

轩逸提出了两个关键点:

首先,什么是“好”?

如果用老虎的标准去要求一条鱼,那鱼永远不会是优秀的那个。

其次,成功的道路和标准只有一种吗?

“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的逻辑闭环,固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成立,但也限制了很多家长对成功的想象力。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学习方法也一人一个样,帮助孩子探索自己的“天性”,他自然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模式”和前进道路。

如果你是一条鱼,那就去找寻属于你的水域,深潜逐浪;如果你是一只虎,就在属于你的丛林里厮杀搏斗。真正的好学校、好工作就是能完全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适合自己绽放天赋才华的环境。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10

轩溢和妈妈合著的书

这一点与妈妈杨泓补充的“攀比心”也有共通之处。

“攀比会让我们的眼睛总放在‘别人家孩子’身上。别人学钢琴,我家也要学。别的孩子唐诗背了好多首了,我家也不能落下。但是如果我们的眼睛没有定睛在自己家孩子身上,就会忽略他的独特性,他的与众不同,特别是他是鱼还是虎的根本性问题。”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11

就像轩溢高三那年尝试去刷题、去夜以继日地学习,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不适合他,他坚持不了多久。

轩溢妈妈很笃定地说,“我当时跟老师说了,如果申不到TOP30的大学,那就申请TOP50、TOP100的,都是好学校。退一万步说,即便孩子考不上大学,只要他拥有幸福生活的心态和能力,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样可以创造属于他自己的幸福生活。”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12

从自己的真实本心出发,

在这个时代更加可贵

就这样,轩溢在父母给予的极大自由中快乐地成长。但到了大学申请的前半年,他还是为选专业犯了愁。

因为喜欢表演,他在校内戏剧社一直很活跃;选的AP课偏理科,在国际数学比赛中获过大奖,还上过哈佛夏校的化学课程;课外,他还是个游戏迷……

但无论哪个方向,都没有让他心动要花四年深入学习。

在困惑之时,爸爸妈妈给了他一个很重要的意见:如果专业不是兴趣方向,内心得不到正反馈,哪怕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但恐怕大学四年都不一定坚持得下来。

“我们希望,你的专业像你钟爱的游戏一样,谈起它会眼睛放光,哪怕遇到困难也自信乐观、充满斗志。”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13

而父母对留学也没有经验,于是,妈妈想出了一个“看见计划”带儿子和身边的专业人士聊聊,看看他们怎么看待专业和工作的。

第一位拜访的前辈来自深圳大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这位行业前辈还在带博士生做科研。

向轩溢做介绍的博士哥哥一提起科研,就两眼放光,轩溢钦佩不已,但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却是他接受不了的。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14

科研方向看来不是自己想要的,轩溢觉得自己还是更喜欢和人打交道,心理学开始进入他的视野。后来,妈妈给他带来了牛津大学人类学博士、台湾人类学家翁玲玲的一段分享录音。

“为什么大众认为女性更爱购物逛街,而男性总是直奔目标,买完就走?”仅仅5分钟的问题讨论,就让轩溢对人类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想做的事,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提供全新的思路来帮助大家解除成长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困惑”。

而在申请过程中,他回顾自己的参加的活动,也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对与人打交道,去消除他人成长中的困惑的兴趣,早就体现在行动上了。

或许是从小的经历,让他对身边需要关照的群体更加敏感。在中学时,他和几位同学一起,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一个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

每周六作为“家长喘息日”,由他们代替家长,陪伴这些自闭症孩子一起玩游戏、画画,或是出去爬爬山,接触大自然。

“因为我们知道平时这些家长身上的担子和压力是非常重的。哪怕只是一个上午的时间,家长们也可以休息一下,放松一下,暂时卸下自己作为自闭症孩子父母的重担。”

和自闭症孩子的相处并不容易,很多时候,几个月下来,孩子也鲜有反应。但有一次对轩溢触动很大,因为去美国夏校而暂停了一个月活动,当他再次回到教室,有个一直由他负责带的孩子看见他在教室门口出现,突然从里面跑过来站到他面前,扭捏地用手攥着自己的衣角。

虽然脸上依然没有什么大的表情,但轩溢知道这个孩子是认识他的。那一刻,他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他相信他们不是问题孩子,他们是正常的孩子。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15

在妈妈眼里,轩溢心中的种子其实在更早的时候就萌发了。

“我们楼下有个幼儿园,轩溢从小就经常看到,有小朋友放学为了多买个棒棒糖或者小玩具,跟来接他的妈妈有分歧,有矛盾,甚至妈妈急了还会吼孩子打孩子。

轩溢很小看到这些就很难受,会问‘为什么两个最相爱的人要这种不相爱的方式来相处?’”他很小就希望能搭建一座亲子关系的桥梁,让更多父母理解孩子,让孩子理解父母。

而在17岁那年,人类学成了轩溢坚定申请的专业。如今,23岁的他正在波士顿做一名幼儿园老师,他非常好奇并想探索“3岁看大,7岁看老”的生命奥秘,他在自己热爱的教育领域开启了新征程。

他的经历看起来有些无心插柳的感觉,但何尝不是因为从一开始就遵从了他内心的兴趣和声音呢?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16

进入名校,是个新的开始

当然,轩溢在名校就读的故事,更让人好奇。很多学霸的故事都以名校结尾,但进入名校,只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

作为芝大的“荣誉毕业生”和哈佛毕业生,轩溢也对名校的学习挑战有所感悟。他感受到三种极其重要的能力。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抗压能力。

轩溢观察到身边大多数人越到名校,压力越大,并且这种压力是多维升级的。包括学业、社交、社会认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真正能扛过压力的,还得是成长型思维。这得从中学就开始训练自己。

轩溢回忆起初中刚转入国际学校时,他数学连蒙带猜地只考了六十几分,其他学科也差不多。他不禁陷入自我怀疑,但也开始思考,是自己真的没掌握学科知识,还是只是因为英语不行?

开学后听过老师的讲解,轩溢放下了心,原来是英语水平的缘故。发现了根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虽然现在我是班里表现最差的,但并不代表我一直都是最差的。”

他针对自己的弱项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比如,会在课后请教老师不懂的和有疑问的。会把遇到的数学名词和概念都记在笔记本上,从这些单词开始学习、记忆,逐步提升英语水平。

差不多两个月后,他的数学从六七十分提高到100分,有时甚至能完成附加题,入学时的挫败感慢慢变成了自信。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17

其次,是沟通能力。

在名校学习,轩溢感受特别深的一点就是,“芝大和哈佛的同学,他们遇到问题,会很聪明地去无论是寻求帮助,或者说去展露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都能用很好很独特的沟通方式,去运用身边的资源”。

良好的沟通能力意味着“无话不谈”——问题就有解了。轩溢说,“但我看到很多同学只顾埋头学习,互相之间是一种“无话,不谈”的状态,那就没法快速解决问题了。两种感觉很不一样。”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18

最后,还有一种能力轩溢觉得很容易被忽视,那就是看清自己的能力。

“这不仅是看清自己几斤几两,还包括看清自己此刻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以及看清自己的能力和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轩溢刚进入芝大时,也曾遭遇过一段低谷期。

因为阅读速度慢,每次的课前阅读都成了非常沉重的负担,而且,思维、口语也都跟不上同学在课上的节奏,只能坐在角落一言不发。

自我怀疑的情绪消散不去。到第3周,教授布置了一篇论文作为期中测试,而轩溢的论文拿到了B。从高中到大学,这是他第一次看到B出现在考试成绩单上。

用轩溢自己的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挺优秀的,但看到知名学府的权威教授给出的差评,这才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水平。

但是,消沉向来不是他的风格。换个视角,既然阅人无数的芝大招生官都决定录取他,肯定是看到了他的潜力,“那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呢”?于是,就像初中刚转学那会儿,他再次开始攻克自己的短板。

以前偷过懒,不爱阅读,那现在别人2小时能完成的阅读任务,他就花5个小时去完成。

同时,他还主动向学习优秀、阅读速度快的同学请教,学习他们的阅读方法。

课后,积极跟老师沟通,寻求提高思维速度和更准确表达的方法,战胜“发言困难症”。

熬过了最初阶段,他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逐渐累积的正向反馈也给了他更大的动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在稳步提升。最终,他的成就远远超过某一个课程,在江湖传说最难毕业的芝加哥大学,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获得“荣誉毕业生”称号。

现在回头看去,轩溢依旧相信,所有的付出不会白费,努力才是硬道理。

儿时被诊断发育迟缓,如今却从哈佛毕业,他的故事不完全是励志(组图) - 19

轩溢在芝大(左)和哈佛(右)

正值早申放榜,他也分享了一段自己申请的往事。当年,他在早申ED1收到的是布朗大学的拒信。但他随后在朋友圈给自己打气说:“不到最后,谁也不许低头。”

轩溢说:“学校拒绝你,不是给学生下什么定义,而是代表这个地方不适合你,不是你要走的路。最终录取你的学校,一定是一个双向选择,你会在那里过得最好。

妈妈杨泓也说,希望大家把申请当作一个舞台和机会,去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有多么精彩。

“闪闪发光的自己就是通过申请时的文书、过往的活动去展示,那就抓住这个机会,去发现自己的独特性。”

希望正在申请季的学子,都能获得自己心仪的offer!

也祝愿所有正在人生某段路程中的孩子,能奔赴自己理想中的前程!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